为杭州生态添彩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成立
亚欧大陆板块的挤压,在天目山区隆起了跨越浙皖的第一高峰——清凉峰。这座海拔米的雄奇大山孕育了奇花异草、名禽殊兽。 这里是华南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东方白鹳等众多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庇护所,是多种昆虫、余种脊椎动物、43种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的家园。这里还在全球首次发现了虎耳草状景天、清凉峰卷耳、清凉峰薹草、浙江薹草4个植物新种……它就是位于杭州临安西部、浙皖交界处的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浙西屋脊,奇峰异禀 清凉峰主峰海拔.4米,系天目山脉最高峰,也是浙西第一高峰,有“浙西屋脊”之称。保护区总面积公顷,由龙塘山、千顷塘、顺溪坞三部分组成。 历经20年的保护,保区内共孕育了种高等植物、种昆虫、种脊椎动物(其中兽类42种,鸟类种,两栖类29种,爬行类48种,鱼类43种)。有7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2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3种国家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包括国家重点Ⅰ级保护植物银杏、南方红豆杉和银缕梅;国家Ⅱ级保护植物金钱松、华东黄杉、榧树等16种)。此外,还分布着世界性单种属、少种属植物77属;模式标本植物32种;20个中国特有属,11个浙江特有种;还在全球首次发现4个植物新种。 清凉峰草木峥嵘、物种繁茂的背后,与保护区20年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力写好“科学保护、联合保护、和谐保护”三篇保护文章密切相关。年,按照技术规范建设生物防火林带25公里,并通过杭州市林水局验收;通过实施专职管理、人工繁育、野外回归和野外巡护等措施,保护区内的银缕梅、华榛、膀胱果、天女木兰、巴山榧树等珍稀濒危物种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繁衍,野外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科学保护,繁育珍稀 保护区以华南梅花鹿、银缕梅、香果树、夏腊梅等珍稀物种为重点保护对象。近年来,除了着重开展对梅花鹿等珍稀物种的种群扩繁,保护区还与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合作,对华南梅花鹿、象鼻兰、安吉小鲵、天女木兰、华榛等濒危物种的栖息地保护、原生境恢复、人工繁育等工作开展了科学而富有成果的合作。 梅花鹿栖息地——千顷塘保护片区地处海拔米高山,那里的冬天时常被冰雪覆盖,野生梅花鹿难免会“缺衣少食”。但那里却有一群享有“特权”的梅花鹿蒙受着人类的眷顾,“衣食无忧”。 一入冬,千顷塘保护站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挑着满满一担饲料上山投食,给梅花鹿“加餐”。饲料中有梅花鹿爱吃的玉米麸皮、玉米秸秆、青储饲料等。有时候,工作人员会带着相机,在“安全距离”外抓拍几张梅花鹿“用膳照”。梅花鹿以警觉、胆小著称,一般情况下,不待人类触及“安全距离”,早就逃之夭夭。但保护站附近的这群梅花鹿显然已经与工作人员“混”得挺熟,只要在“安全距离”外,它们就会“很配合”地低头进食,间或还会抬头看一眼。 野生梅花鹿栖息地 清凉峰的深山幽谷间,还生长着一种酷似蝴蝶兰的珍稀植物——象鼻兰,因花形酷似象鼻而得名。整个浙江只有清凉峰是它的主栖息地。与它的同科“姐妹”喜欢长在水边或岩缝不同,象鼻兰喜欢攀附在山核桃树上生长。在清凉峰成立保护区之前,因当地百姓山核桃经营的过度干扰,野生象鼻兰一度芳踪难觅,已沦为极小种群。 年起,保护区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开展象鼻兰抢救性保护。技术人员模仿象鼻兰的天然生境,用铁丝把苔藓和基质绑在山核桃树上,植入象鼻兰花籽,经反复实验,终于在三个扩育点成功培育出多株象鼻兰。今年,其中一个扩育点还开花结籽。下一步,技术人员准备采用组培的形式,对花籽实施无菌萌发,然后,慢慢过渡到野外自然繁育。同时,还尝试与蝴蝶兰杂交,培育出更具观赏性的新一代蝴蝶兰,扮美寻常百姓家。 安吉小鲵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全球极度濒危物种。由于生物学特性,安吉小鲵在繁殖期的产卵监测可作为种群数量评估的重要依据。保护区自年起,对安吉小鲵的产卵量进行监测,并适时开展人工干预,进一步提高卵袋发育成功率。经过多年持续观察和干预,目前,安吉小鲵的卵袋数量已基本稳定在70-条之间。 安吉小鲵卵袋 绿色发展,和谐共处 清凉峰保护区的前身是昌化林场,年建立龙塘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年,临安将龙塘山毗连的千顷塘野生梅花鹿区域和顺溪坞珍稀濒危植物丰富区域合并建立浙江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并于年8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当时,临安已经有一座“国字号”自然保护区——天目山保护区,昌化林场一步步升格为临安第二座国家级保护区,这在一个县级城市中十分罕见,折射出的正是临安在改革开放40年中发展观的进化之路:即由向大自然一味索取,向保护直至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演变。 ?责编:徐志刚 ?编辑:杨清文 ?来源:杭州日报 文章归属:林业水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zz/7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读柔情似水沈从文的边城爱情可以很简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