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在自然教育被日渐重视的当下,重庆打造了一座世界级乡村幼儿园。这座在森林深处,为想象力而建的幼儿园有着一群有惊人创造力的孩子。他们用真的木头搭房子,在灌木迷宫里捉迷藏,捉蝌蚪、玩泥巴……木头、鹅卵石、墙壁,哪里都是画布。树枝、芦苇杆、狗尾巴草、松果,什么都是素材。自己管理时间,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修理玩具……

教育部在重庆举办了一场教育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全球知名的幼教专家温女士及其带领的专家团队。会议结束后,几位外宾登歌乐山,品农家菜。车行途中,温女士经过一间幼儿园,从大门望进去,心生震撼,立即停车细看,久久不舍离开。

在半山腰的密林边,在农家孩子的闹腾中,她发现自己无意间走进了一所“世界级的幼儿园”大操场上堆满了真实的木板木墩,小朋友们正在满头大汗地建木头宫殿;旁边大大的沙坑里,一些孩子穿着防水服玩得自己满身水沙;草地上、墙上、地上、卵石上都是孩子们的“画布”,任他们恣意涂鸦;几口旧锅,一个汤勺,几个孩子正在玩“打击乐”;一个小山坡、一座不起眼的小桥加上水泥管做的桥洞,就是布满小身影的“魔幻山”……

在这所几乎没有塑料玩具的幼儿园,温女士锐地观察到孩子们令人吃惊的创造力:木头、绳子、鹅卵石、沙、水、墙壁、树枝、狗尾巴草、松果、蔬菜……什么都是他们想象、创造的素材。在老师悠闲的观望中,他们学会了自己找伙伴,自己找空间,自己找创意,自己找原材料,自己计算时间、完成创作、整理归位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独立完成这么多真实情景中的任务,温女士走遍世界地,几乎没有见过。

1耍水、耍沙、弄脏自己

3月,艳阳天,春日渐暖。在这座城市里,其他孩子或许正洗干净小手在教室里排排坐,优雅地等待分果果,你只要驾车经闹市沿歌乐山道转十几道弯,就能见到“一块由孩子做主的地盘”。

你看,他们出动了一切工具——沙桶、沙铲、蓝月亮洗衣液旧瓶子、立白洗洁精旧瓶子……耍水、耍沙、耍泥巴……

这边,两个小家伙正在一丝不苟地构建他们的“沙堆城堡”。他们甚至很少讲话,除了需要对方配合——他们只专注在这座“城堡”上。

孩子们有的跳进了水坑踩水,有的开始尝试用润湿的沙做各种形状,有的则在一旁观察其他人在做什么。一个名叫鹏鹏的男孩走到一边,拿着树枝学大人的模样打“蛋浆”、和“面粉”……“吃蛋糕啦,这是我做的草莓蛋糕!快点来吃啊。老师,你也来尝尝。”

“玩的空间就是要大,决不局促。”所以,园子里有两个大得超乎想象的沙坑。它们像月亮和星星一般环抱在一起。沙坑特别用管道引入了水,让小家伙们可以疯得一脸泥巴,浑身上下都是沙。

在这里,没有看见一个大人说“不许”。小家伙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2要玩,就玩真的

小瑞瑞第一次到幼儿园,他看到小朋友们在热火朝天地搭房子,那是真的木房子。有的在搭木床,有的在搭木桌子,更让瑞瑞睁大眼睛的是小朋友们竟然搭出了一幢两室一厅的房子。“我要玩!我要玩!爸爸,我想和他们一起玩!”

在这里,孩子们不需要玩桌面的积木游戏,要玩,就玩真的。三角、圆柱、长方形……他们用真木块,建构自己心中的房子——想到什么,就搭什么。

3不要太“乖”

人们往往期望孩子们都乖乖的,吃饭乖乖,睡觉乖乖,上课乖乖,活动乖乖。琪琪就是一个很“乖”的小朋友。正因为很乖,所以对琪琪的常规,老师一点也不用操心。她上课的时候不会讲话,也不会和小朋友疯打……但这样一个“乖乖娃”,却让老师很头疼。

在幼儿园,老师们不愿意孩子们太乖。因为这说明他不在状态,他没有找到快乐,不敢造次,也不会创造。这样的乖让人心疼。尊重儿童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让儿童自由活动,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

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本真教育,快乐童年”。他们希望孩子不要太乖,更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做自己。老师们每天本能的动作,就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自主地快乐成长。

4教育依四时而生长

教育应该向自然学习些什么?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里说,自然从小心选择原料开始。对于性灵的熏陶,我们可以开始得更早一些。

在这得天独厚的山森林深处,花开的时节,孩子们就跟老师去看漫山的野花;橘子红了,孩子们就跟老师一起摘橘子;蔬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就跟老师一起为蔬菜瓜果过盛大的节日。

孩子们依时开耕,依时播种,依时沤肥,依时除草……依时收获。在分辨花草、分辨五谷、分辨寒暑更替中,他们也在依四时而生长。

在构建幼儿园景观之初,就考虑了依春夏秋冬不同的时节,种不同的花草树木。芒果、桂圆、枇杷、桃子、水晶葡萄……薄荷、虎耳草、柴胡……在这座幼儿园里,有近百种植物,果树有12类,乔灌木有35类,花卉有23类,药材有10类,不知名的野草也有20多类。按12生肖分了12块地让小朋友认领种植。

四季有花香,四季有果香。

新年里,是亲子蔬菜趣味运动会;春天里,是种植赏花节。每年“六一”的趣味游园活动,把户外的各个区角全部运用起来,课程与活动不用刻意地去生造,而是在花香、果香的环境里不知不觉就会自然生长出来。

感察天地运化,体悟万物呼吸,自然之美就已深入骨髓,长在每个孩子、每个老师心里。

5梦境与幻想

童年的世界不需要精致,你只需帮助他们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穿越。

几口旧锅,一个汤勺,就是“打击乐”乐器;小山坡上架一座小桥,造一个桥洞,就是孩子们的“魔幻山”,爬山,钻洞,玩得很陶醉。这种天然看似很粗糙,却隐藏着那些只有孩子的灵性才会发现的细微的美好。坡上,一朵花新开了,就被蜜蜂爵士发现了;草边,蚂蚁军团正整齐有序地排队运送粮草进秘密洞穴;土里,花匠蚯蚓悄悄爬出来晒太阳了……这些事物,成人已经没有心思去看,孩子们却总是因此闹腾、兴奋。

我很认同这种思考:“现在许多幼儿园,包括住宅小区,都是适合乖乖女生长的地方,野性的东西太少了。”所以,在这幼儿园里,要让孩子野性生长。

陶艺吧是仿日式温泉造的,使用了天然石板和卵石,这些石头比较光滑,不会扎伤孩子的小脚丫。石板可以当桌子给孩子捏泥巴,玩累了就是板凳。池底有泥,可以挖了泥巴做泥塑,也可以赤脚踩泥巴。他们有时候还会专门买了活的泥鳅放在里面,让孩子们捉泥鳅。不只在陶艺吧,在环绕幼儿园的小溪里都可以捉泥鳅捉蝌蚪,捉小鱼……

迷宫是小灌木组成的。那片灌木本来就在那里。学校新建之初,有人还说全移去。但在校长眼前却马上浮现出而今这别有生趣的画面。移还是移了,只是移得有意思,变成了绿色迷宫。小朋友在里面半天都找不到路,但找到路也舍不得出来。

6一组晨间的体育游戏

跳马、跳绳、攀爬、乌龟爬钻圈、做轮胎游戏、投球、投沙包……走、跳、爬、攀、钻……你能想象吗,这只是一组幼儿园的晨间游戏?

不同的难度、不同的层次,可以锻炼娃娃不同的动作能力,达到更全面的锻炼效果。曙光幼儿园场地相对较大,体能活动就可以利用各个区域的地理自然条件或者后期改造条件进行混龄的游戏。小班单列一组,中班、大班混龄为一组。孩子们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难度来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把现有的一些体育器械也加入进来,大概一个组可以玩十几到二十几个类型的体能游戏。就是说我玩了这种大器械以后,再去爬个小山,然后再爬个挑战架,接着再穿过绿色迷宫,然后拍球到某个地方……这里的体育锻炼就是玩一系列的组合游戏。

在这里,你几乎不会看到小胖墩,孩子们吃饭也乖很多。环境的重构使得精力与野性得以释放,对性格也是一种自然塑造。

7游戏场上的儿童规则

玩了,就要收好。

这是一个幼儿园的材料收纳区,各种不一的收纳箱、收纳车。大型的玩具,几个孩子用大车拉;涂鸦的竹片放进大点的筐子,画笔放进小筐子……孩子们在一次一次地学习分类放好,终于可以把玩具、工具在有限的时间里井然有序地收纳起来。

玩的时候恣意野性,但是游戏真正有趣的并不是因为它貌似无序的自由,而正是因为它有规则。所谓的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放纵的意思,儿童必须遵守两条原则:一是自由应以集体利益为限度,不允许干扰他人;二是幼儿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使用教具。

游戏教会他们想象、创造,也教会他们规则、秩序。

8自然就是“导师”

种植园的旁边,有个木房子叫“红叶屋”,是儿童的家,里面藏着你意想不到的宝贝。家长拿来的锅、瓢、碗、灶、不能用的液晶显示器、豆浆机……都在里面。娃娃们把石头、树叶捡起来,就在桌上炒“菜”,坐到凳子上“野餐”,然后荡会儿秋千,再到那个家里去打电脑。

那些树根就放在地上,长了很多蘑菇,还长了些大人也不认识的植物。这种环境给娃娃们一种神秘感。而且,因为一年四季都在变,这个环境是活的,总能长出一些让孩子觉得新鲜的东西。

施肥、浇水、种植,就是一个感知世界的过程。色彩不只是在调色板上去认识,而是在这些花花草草的四季更替中认识。认图形也一样。回到生活中,自然就是一个“导师”。那些大小不一的洗脚水槽,有数字、有颜色、有高低,能帮娃娃们分辨数量的关系、体量的关系。种上树,树荫下放个木头凳子,孩子就可以坐在树下画画、看书。很舒服,夏天也不会很热。

幼儿园就是要给孩子提供材料,创造环境,让他去体验,然后再通过观察孩子接触物质的过程,去发现他的喜好,解读他的行为和语言背后的需求。自然就是促进孩子多方面发展的“导师”。

上善若水,水给万物以灵性。顺水风车而下,有条小溪环绕曙光幼儿园而过。春天,孩子在溪边观察蝌蚪;夏天,脱掉鞋子,就可以下去捉鱼。孩子喜欢这条小溪的灵动,放学后都很喜欢在这条路跑来跑去。他会很惊奇地发现蝌蚪的变化。而冬天冷的时候,幼儿园不提倡下水,而是几个孩子分做一组,清理溪里一小段的落叶。

孩子们还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材料,比如说长木板,进行一个过河的探索。孩子们也探索了几种不同的取水方法。其中一个就是水风车的利用。一天,放学的时候,校长看到好几个孩子一直在观察水风车。正好这时断电了,风车就突然停下来,孩子们觉得很奇怪,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水风车究竟是怎么转动的……

把课堂搬到了户外,给孩子一个发现、思考、探索的机会。风车谷让孩子科学探索,沙水池让孩子操作建构,红叶屋让孩子生活体验,开心农场让孩子种植、观察,迷宫大闯关让孩子趣味探索,魔幻山给孩子体能锻炼……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活动,而同一个区域可以生成不同的活动。自然不仅是被欣赏的美,也是可以被体验的童趣,自然成了孩子们读不够的书。

9向大自然要材料

幼儿园的院子里倒了棵树,于是,整个幼儿园变得意想不到的有趣。

枯木加上吊篮,只要勤于浇水,就是最有生机的装置艺术。稍加雕琢,就是大象、鳄鱼,而大象、鳄鱼连起来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小火车。

其实,当时是房子扩建的时候,一些树死了。校长说,一根都不要运走。但是这个木头用来干什么呢?她带着全园的老师一起想,做花槽呀、做板凳呀、做桌子呀、做木马呀……有些树根就放在那边,这些木头凳子就放在这里,放颜料也好、坐也好、站也好,都可以。指示牌就是用留下的香樟木做的。而最好玩的是枯木上还长出了蘑菇、木耳。孩子们就观察,木耳怎么长呀,蘑菇怎么长呀,怎么由小变大呀,这就把木头的劣势变成了优势。

“坚持本真,拒绝虚浮,因地制宜”就是校长遵循的理念。幼儿园环境不需要豪华。幼儿园的环境打造就是向大自然要材料,不追求浮华。那些豪华的东西太过精致,人们总是怕损坏而不碰,所以使用率不高。校长就喜欢这种很天然的、随手可得的东西,用坏了她可以及时补进来,让孩子觉得很亲近。

转山、拜访大树,树枝、芦苇杆、狗尾巴草、松果……大自然有着最丰富的材料,只要你用手艺人之心去发现、去创造,一切都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信手拈来,什么都是可以创造的素材。

10水

水是最寻常的,但也是大自然给予最妙的东西。顺风车谷而下,有一条绕园的小溪,溪水利用风车里的泵循环。一层一层设有开关,可以分段清洗,分段管理。溪里有水生植物,有小鱼,有小蝌蚪,形成了水生生态群落。孩子最喜欢在这里观察、体验。沿溪有不同的石缸和水槽,可以让孩子们洗手、洗脚。

幼儿园里还有好几口水井,每个井口设计都不一样。叠水池以前就是一口老水井,学校把它进行了课程与景观的融合,让孩子可以在物理方面进行水的探索。叠水池在设计上使用卵石构建的梯级让水瀑布般流泻循环,并养上小鱼和水棕。于是,老井有了新的生趣。不过,孩子们还是最喜欢井口的手压水阀。好玩,有趣。学校停水的时候,也可以在那里取水浇花。在玩水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水的流动、水的变化、水的沉浮有了更直观的生活体验。

11石

跟水一样,石头也是随手可得之物。要怎么做才可以赐予石头魔力呢?

雨花石、瓜米石、花岗石、青石、卵石……或是坚硬,或是剔透,或是灵巧,最寻常的石头因为材质、色彩、形状、大小的不同而有了千变万化的奇妙。只是,你能不能发现。

当学校把这些石头分类,创设石头区,孩子们很快发现了石头的奇妙。数石子儿、拼图、抓石子儿……你永远也无法猜想到孩子们会用手里的石头创造出多少游戏,单是一块小石头,他们也可以玩上半天,生出无限的想象。

卵石则藏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小河、沙坑,或者花坛,娃娃们在卵石上画上自己的梦,放在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就像他们的足迹,哪里都有。

每个人都有一块石头,每个班还有一棵班级树。去年冬天,校长问小朋友们,冬天很冷,大树也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呢?孩子们说,天凉了,我们给大树穿衣服吧。于是,他们把家里面废旧的毛衣带来,像围脖一样给大树围起来。小朋友们还画了卵石,也给大树围起来。幼儿园的冬天也有了色彩。

除了石头,沙也在园中大量运用,沙还分了石英砂和河沙。石英砂的塑形效果不是很明显,需要借助一组完善的工具玩。河沙和水结合起来就比较容易塑形,可以用来堆城堡或者修河渠。孩子们借助竹架把水引进来,就可以在沙上进行建构创作了。

雨花石、瓜米石、磨盘石、碎石铺就了感知区。色、形、线的组合,让孩子们感受到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色彩、图案以及排列组合而形成的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这些不规律的变化带来美的节奏感。

尊重儿童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让儿童自由活动,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让他们向自然学习。

文章摘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zz/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