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姑娘·主播

童颜

各位有书的书友们,大家好。今天上午讲到了天保退出与弟弟的竞争,离开了茶峒,那么,接下来,命运会将每个人带往哪里呢?在读书的过程中,请大家一起思考几个问题:

1.天保的死,给人们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翠翠梦中的“虎耳草”象征着什么?

3.面对命运的戏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大老坐了那只新油船向下河走去了,留下傩送二老在家。

明明有了机会,但二老却从此不再到碧溪岨唱歌。几天过去了,老船夫最终忍不住,进城往河街去找寻二老,到城门边正预备入河街时,却从上次为大老保媒的杨马兵那里,得知了大老天保落水遇难的消息。

这样一个满身豪气的大男孩,很难想象会仓促而突然地为爱情送了命。

从出生起,弟弟傩送就得到了父亲更多的偏爱,“傩送”这个名字,在信仰傩神的茶峒是神圣不可随意轻视的,而“天保”二字就显得薄情多了,意思是就将这个孩子交给老天保佑去吧。

弟弟长相英俊,乡亲们都叫他“岳云”(因为戏台上的岳云一般都由相貌好的来扮),唱歌像竹雀一样动听,而自己只有一副猫头鹰嗓子,在与弟弟的竞争里,如何能取胜?

所以天保在弟弟面前,多少有些自卑。他知道弟弟也喜欢翠翠那一刻起,就觉得没什么指望了。之所以愿意与弟弟唱歌一试,大约也是出于兄长对弟弟的爱护,愿意成人之美,不想让弟弟心怀不安。

写到这里,我竟有些心疼起他来了。老船夫问顺顺,大老落水前可有说些什么,顺顺说,“什么都来不及说!这几天来他都不说话!”这可怜的孩子,是多么失魂落魄地踏上了那段亡命之途!

老船夫在河街上遇到二老,与他搭话,二老没有作声。老船夫讨了个没趣,很懊恼地赶回碧溪岨。翠翠见祖父神气极不对,就蹲到他身前去。“爷爷,你怎么的?”“天保当真死了!二老生了我们的气,以为他家中出这件事情,是我们分派的!”

天保溺水,虽然是一场意外,但从其他人的态度来看,似乎都认为天保的死跟感情上的事脱不了关系。至少如果天保没有心灰意冷,他就不会赌气坐上那艘船,也就不会遇上可能让他溺水的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老船夫怀着这样的心虚,自然地就将大老的死归罪于自己。翠翠刚从祖父口中知道了唱歌的人是二老,心里高兴,隐隐升起了希望,不料却又突然得知二老生了他们的气,情急之下哭了起来。这哭不知是为死去的大老伤心,还是因为担忧二老从此不再来找她,感到害怕。

而兄长的离世,也让傩送自责不已,如果他不跟哥哥争翠翠,哥哥就不会死了。与其说他是气老船夫,不如说他是气自己。祖孙俩的存在,时时提醒他、让他想起自己犯下的过错,他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也是他后来为什么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

桃花源里没有罪与恶,却还是有无法掌控的命运。

正如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里写的,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做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谁能预料得到,自己的一个意念,一个选择,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就像那第一个造芦管的人,他又何曾想到,分给人许多快乐的同时,也会让许多人听了不快乐!

人生没有完美的选择,我们只能怀揣最大的善意,“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生活也不是一道数学题,从来不会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好人身上会发生坏事,坏人也会走运。这是命运对我们的考验,看你是否真的能扛得住风雨,百炼成钢。

翠翠果然还是如祖父担心的那般,一切都像极了她的母亲。她同母亲一样,爱上了那柔和月光里,从对崖山上传来的歌声,甚至欢喜地形容那歌声进入梦里,带她去那崖壁上,摘取到了喜爱的虎耳草。

那傩神送来的少年、高不可攀的骄子、边城里最好看的男人,就如那悬崖上的虎耳草,平日想爱却不敢爱的翠翠,终于在梦里够着了他。傩送美妙的歌声将翠翠的灵魂轻轻浮起,飞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飞到了他的身边。

虎耳草生长在悬崖半腰上,平时不易攀折到手,而翠翠偏偏以此难得之物作为爱的回应,便显出示爱者在翠翠心上重要的位置了。

“多少文章就是多少委屈。”翠翠与傩送两人这种执着挣扎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向”而不能“往”的企慕之情,反映了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沈从文先生内心的困顿。

沈从文曾说:“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视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视了。”

生长在山川里的翠翠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是一种最原始、最本真的生命状态。

这只是沈从文心中的某种理想,在现实中不存在,现实中的人也无法取代翠翠。进一步来看,沈从文处处透露出来的思乡之情,已经不单单是对湘西的思念了,更是对人类最本真的精神故乡、精神家园的思念。翠翠则正是这种精神家园的代表。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终生的梦想。明知愿望有可能成为泡影,却仍然一往情深,永远地等待,不懈地追求,只因懂得,只因值得。

作者:井姑娘,乡野村姑。因耳疾避世隐于湘西山中,闲时爱写写矫情文字打发寂寞,看看书消磨光阴。







































斑鸠菊注射液
贵阳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zz/2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