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静静地立在清澈的空气里,溪水倒映着翠色的篁竹、高高的白塔,小船在水面上缓缓游移,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在湘西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城里,得到完美地呈现。

沈从文用轻灵哀婉的笔触,描写了美好的风景、美好的人,让无数人在物欲喧嚣的今天,宛如走进了世外桃源,内心得到了治愈。

走进《边城》,感受美好的气息,领略这片乡土的世态风俗之美,人性之善。

1

人情之美

渡头属公家所有,过渡人本不必出钱;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你这个!”

淳朴的山水质地,滋养着山里人的好性情。在山水间生长,得到自然万物的化育,心不掺杂质,做事有道义、有分寸。

过往渡船的游客、商人,知道老渡船生活清苦,都自发地表达着一份心意。正直善良的老人,却坚辞不收,不愿白占人家的便宜,所以在言语上、往来间便多了许多推让,好像吵架般热闹。

看似是多余的,然而正是这些心照不宣的照拂,让小镇人人都葆有一颗向善之心,逢人有难必伸出一把手来,送上关怀。他们默默遵循着古旧的生存法则,内心自有一份为人处世的解读,转化在行动上,彰显着素朴的情怀,诚挚的底色。

人情之美,美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心,默默地守望相助。世态民风的素朴,都流淌在这有情有义的一言一行里。

这些生活中的日常琐碎,让我们在凡俗的日子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可贵情感。世俗间的温情暖意,也让我们有勇气和信心,去应对未来的风雨,走好脚下的路。

人心换人心,始知情意深。

2

烟火之美

冬天的白日里,到城里去,便只见各处人家门前各晾晒有衣服同青菜;红薯多带藤悬挂在屋檐下;用棕衣做成的口袋,装满了栗子、榛子和其他硬壳果,也多悬挂在檐口下。屋角隅各处有大小鸡叫着玩着。

生活的深味,都藏在日常的琐碎里。不必怀疑,这种烟火寻常的滋味,最抚凡人心:

晚归时,家人为你守候的那盏灯;

和孩子共同完成的手工画作;

辛苦一天后,推开家门,油锅里炒菜的香气,弥漫在整个厨房……

这时,你会感到一种愉悦和满足,一颗心有处安放、踏实妥帖。

“四方俗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烟火是深情的抚慰,更是对日子细水长流的长久回味,无论遭遇了怎样的困境,回眸处,还有让人值得留恋的瞬间。

这些瞬间,构成了生动的细节之美,让心有所系、情有所牵,人间自有可爱处。

日子长长久久,如水般平淡,在烟火日常中安静守候,去领略这平凡的美好。

3

爱情之美

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年轻人在风日里长养着,青春萌动的心,有一份恋恋的美好。

当爱之梦被唤醒,爱情的种子在两颗心里碰撞发芽。青涩的情感,在美好的华年里发酵、珍藏。

摘一把虎耳草,是梦境照亮了现实,也是对爱情美好的渴盼。

情窦初开的爱,总是那么纯真,心里滋生着对未来的憧憬;年轻的心单纯贞静,如清冽的山泉水,纯净得不掺一丝杂质。

无论是贫、是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你的一往情深。认定了便不悔不改,誓要同你生死相依,哪怕你明天回来或者不回来,都要在等待中怀揣着一份希冀,痴心守望。

沈从文在《致张兆和的情书》中说:“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爱,就是你选择了我,我认定了你,在彼此的内心篆刻上对方的名字,从青丝到白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4

山歌之美

福禄绵绵是神恩,和风和雨神好心,好酒好饭当前陈,肥猪肥羊火上烹!……慢慢吃,慢慢喝,月白风清好过河!醉时携手同归去,我当为你再唱歌!

山歌,是山里人的精神慰藉,快乐的源泉。在茶余饭后、闲散之时,去放歌一曲舒缓心情。歌声里有故事,有情感,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和自然的赞美。

徜徉在歌声里,愉悦在内心里,这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释放,苦闷时喊几声山歌号子,心里顿时敞亮了;对爱慕之人亮一亮歌喉,倾吐着心曲。

当傩送唱起好听的山歌给翠翠时,翠翠在睡梦里都能感觉到灵魂被轻轻浮起,香甜的梦里自有一份酣畅甜美。

山歌之美,美在情意,美在动听。有人爱唱,有人愿听,一唱一和间映衬的是彼此的心意。你的心意,我懂得,你的情意,我呼应,这是山歌的意义和价值。

有多少青年以山歌的方式俘获了少女的芳心,携手共赴爱的旅程?它是爱情的见证,心灵交汇的牵线。

山歌,唱出了山里人的悲与欢、苦和甜,连接着山里人的梦和盼。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的美与爱,也弘扬着一种淋漓的元气,纯粹的精神。这种诗意的情怀,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一种安宁、质朴的力量,体会到蓬勃的朝气。

愿你我在前行的过程中,保持真我,不迷失本心,方能遇见美好,领悟生活的真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zz/1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