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花争艳,小数吐蕊诉芳华
人间四月花争艳,小数吐蕊诉芳华 最美四月天,迎着细如花针的春雨,我们满怀期待来到孔孟之乡济宁,缘聚文昌阁小学,领略小数之美。在山东省“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数概念’同课异构研讨会”上,我有幸遇见多位名师,也遇见了成长的自己。 本次研讨会分三天进行,全省各地市16位名师就“小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展示,同课不同构,浓淡总相宜。最后,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徐云鸿主任进行了数学文化专题讲座,高屋建瓴,引领方向。 巧选情境,让数学课堂更鲜活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新课标理念倡导教师做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应多方位、多角度的选择教学情境,让数学课堂更鲜活。 巧用趣事,让学生在“趣”中学。临沂的刘龙生老师在执教《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巧妙运用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抢红包的情境引出小数的探究,如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水,瞬间激起学生思维的涌动。 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真”中思。同样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东营的付建龙老师将超市购物、体育比赛成绩、身高、体重等等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带入课堂,呈现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小数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变得不再陌生。滨州的崔金红、日照的徐世玉两位老师在执教《小数的意义》一课时,都是从观察老师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导入,激活学生对小数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小数变得生动、立体。 身高引入 个人介绍引入 模拟情境,让学生在“效”中懂。菏泽的李淑君老师执教《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模拟了“从1个蛋糕上切下0.1个蛋糕给客人”的类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切蛋糕中形象、有效地体会并逐步理解“0.1”。 数形结合,让“数感”持续发展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而言,数概念无疑是抽象的。需要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建立抽象概念与直观现实的联系,不断滋养“数感”在头脑中的生长,让概念研习深达本质。 数形结合中积累“数感”,助概念建构。德州的段金均老师和青岛的胡朝杰老师执教《小数的初步认识》时,多次借助长方形、正方形、线段等图形的几何直观,让抽象的小数“看得见”。执教此课时,淄博的黄家硕老师和聊城的牛免功老师借助米尺,以“形”释“数”,以“数”表“形”,使学生对抽象的小数充分感知,为后续层层剥离表而现象建立概念打下基础。 数形结合中发展“数感”,促本质认知。执教《小数的意义》一课时,济南的宋军老师选择构建数位筒模型,形象、直观地将十进制这一计数规则演绎的淋漓尽致、深入人心,直逼计数的本质。潍坊的孙文正老师通过线段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小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体会小数无限趋近于0的“极小”感,促进数感形成。烟台的迟辉老师和滨州的崔金红老师,依托数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小数对“数”体系的扩充价值,并借助学生熟悉的计数器突破数位值和数位这一难点,继续发展学生的数感。 课堂精彩瞬间生本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鼓励和鼓舞”。学习本质上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不只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自我的完善与创新。 授之以渔,自主学习。传授知识是必须的,但知识一定要演化成能力,再用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探索,使孩子们知道如何获得、过滤、分析、使用信息,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好老师会把知识唤醒给你看。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执教中,泰安的谷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一位小数,通过回头看提炼出探究方法,然后放手于学生去自主研究两位小数,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敢于思考、大胆表达。 问题解决,深入思考。在潍坊的孙文正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课堂上,可以感受到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探究4次不断变短的彩带的长度中感受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回顾整理一位小数、认识两位小数,类比推理认识三位小数及更小的计数单位。学生自己找寻答案的过程中完善对小数的认知。 认知冲突,激活思维。济宁的耿腾飞老师执教《小数的意义》一课时,带领学生思考“用米尺无法准确测量身高时怎么办?”,让学生顺其自然地“发明”一位小数,并利用直观模型认识一位小数。学生为了进一步精确的表达和度量,又把0.1的长条再平均分成10分,也就又“发明”出两位小数。在此过程中沟通了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之间的联系,学生也很自然的明白为了再精确可以继续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们打开思路,灵活自如的“玩转”数学。 数学文化,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数学文化,让数学课堂变得丰厚起来,数学知识也变得有温度,滋养孩子们静静绽放! 德州的段老师、聊城的牛老师、菏泽的李老师、青岛的胡老师在执教《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通过对小数发展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了解我国古今数学家在推动数学发展中作出的杰出贡献,让学生又有了新的认知。枣庄的张晴老师将小数拓展到大国重器当中的小数,让学生感受我们国家的飞速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中,威海的李霞老师拓展数学文化长廊,通过人体、金字塔等让学生了解黄金分割比,感受数学的奥秘。 徐云鸿主任在《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文化教学》专题报告中,对数学文化的涵义做了很好的诠释,为我们理清了有关数学文化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思路,也为我们指明了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数学文化的概念应该更宽泛一些,内涵应该更深刻一些。能让学生在数学文化的学习中、渗透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了解数学知识的渊源,懂得数学文化的发展,并且把握数学知识产生的必要性,潜移默化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百年老校多风采 第一天会后,有幸参观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济宁市文昌阁小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形容文昌阁小学再恰当不过了。文昌阁小学的校园虽然不大,但其中散发出来的浓厚的文化底蕴,却使得每个不起眼的角落都雅致异常。 名校风采 一路参观电子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科学探究室、录播室、电子书法教室、报告厅等部分功能室,欣赏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楼廊、教室、办公室文化,深刻地感受到其中所凝结的孩子们的智慧,寄托的老师们的殷切期望,传递的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也蕴含着的深刻地教育意义。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当春显颜色,心花早已萌。在这次名师云集的数学盛宴中,“小数”的魅力,如同春天的画卷,在我们心中盛开出别样的芬芳。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不断学习、整理、思考、实践、积累的路! 撰稿:赵倩 编辑:李宗英 审核:胡静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yy/8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BOSS眼镜第四季公益活动中高考分数
- 下一篇文章: 这个中国女孩花了四年时间设计出的餐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