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Review

边城

作者沈从文

云淡风轻,清涤情灵

吊脚遗风,难存于今

“少时不看沈从文,觉得他的文字拗,故事也无趣。年岁稍长,却越来越喜欢他。一派冲淡自然,若沉下去咀嚼,便能读出其中的苦味。再品,是苦后的回甘。”

西

向右滑动查看完整边城风景图片

选篇

理由

《边城》是我高考完的六月读的第一本书,书里讲“日子平平的一个月,连同病痛都似乎治好,忙着流汗,没有心事”。读完这本书,内心真切地感受到被洗涤过的平静,充满了治愈的力量,我爱极了书中苍翠的青山,流水般淡然的生活,在往后不经意的回想之中,我慢慢明白,原来,无悲无喜已经是极致的日常。

现在,我把《边城》推荐给你,希望也能带给你一丝治愈的力量。

内容梗要

《边城》是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经典书摘

他们生活虽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活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轻生命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若有多少不同处,不过是这些人更真切一点,也更近于胡涂一点罢了。短期的包定,长期的嫁娶,一时间的关门,这些关于一个女人的交易,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

读后感想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因缘际会下我再次翻开《边城》,只因为怀念起湘西瓦蓝的云天。故事里的翠翠在成长,已经走到了自己命运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固执地等待,等着那个年轻人回来一同去采最喜欢的虎耳草。故事外的我也在长大,走过豆蔻年华,面临着少年人走向成熟的蜕变。而当我怀着这样的心境再次去读这个早已熟悉的故事、读到最后的那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时,心底的那份惨然和惋惜尚在,却多了几许释然,并不再过多地执着于因那些巧合误会所导致的有情人未成眷属的收场。若说半年前这个故事让我感到的是淡然和孤寂,那么两年后我感受的不再是全篇无处不在的寂然孤独,也更执著于其中几许温暖的色调,那是一种面对生活的变故积极去寻找平衡点的从容平静,带着一种无畏的天真和勇气,依然去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依然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这些信念是昏黄的暖色调,在湘西的夜里的江面漂浮,像极了点点渔火的明光,照亮我的心境。

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俱为女子,翠翠却真是特别的。她不应仅仅只是爷爷疼爱的对象、男子梦中的理想,也是女孩子心中永难消逝的情结。再读时,我不再指责她的懦弱隐忍,而是喜欢她的活泼率真,也爱她的含蓄。因为这才是每个这样年纪的年轻人心中最纯真的一面,也是最真实的一面。

每个人心里也许都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作者如是,翠翠如是,我们也应如是。然后,我们带着这份回味更好地面对往后的日子,到眼已垂落、耳已闭锁之时,还能知道过去的好时光还在记忆里,曾经的梦想还在心里,就已经足够美好。繁忙的生活过后的暗夜,进入梦乡之前,没有忘怀的事物还焐热在枕头边,心中的情怀一息尚存。是谁说过,不哭过长夜,不能语人生。我想,没有经历过青春的甜酸凉薄,没有经历过悬崖绝命,是不会知道平地之美,没有在夜里偷偷泪目的人,是不会知道生活的真谛。往前走吧,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好的人呀。

沈从文说,这本书不是给大多数人写的,他们不需要这本书,这本书也不需要他们。张兆和也不清楚她和沈从文的一生,是幸福还是不幸,她不理解他。而这本书正写自他俩确立关系的年月。看人性中最本真的淳朴、奔放、羞涩和爱欲,是如何交织出一曲曲娓娓道来的山水之恋。在这一切未经矫饰的感情中,哪怕有遗憾,也是美好遗憾。

文案/编辑I斤欠

图片

来源于网络

韩屹团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yy/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