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既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写湘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第一次读《边城》还是在高中的课堂上,《边城》其中一节:翠翠梦中摘虎耳草。被选进高中语文教材,还记得当时对《边城》这本书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唯一给我留下的就是书中的几个人名包括作者沈从文。老师在课堂上也没有过多的延伸,只说是这篇文章是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至于船家少女的悲剧并没有过多提及,那时候在我心目中就是知道沈从文是一个很厉害的作家,小说家。最近才知道原来在年1月,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发布,《边城》纳入北京高考必考范围,可见这本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性。最近一次想读《边城》,还是因为前段时间在电台听到主播在朗诵其中一节片段,虽然主播朗诵的并不是很好,但内容却让我有再去读这本书的想法。《边城》是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故事以主人公翠翠和她的爷爷老船夫的生活为主线展开描述,翠翠和爷爷住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在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老二叫傩送。端午节翠翠去茶峒城看龙舟赛,回家途中偶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两人虽然只有简短短话,但傩送却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提前托媒人去翠翠家提亲。爷爷因为知道翠翠可能更喜欢傩送,所以也没直接答应,爷爷提出如果天保真的想娶翠翠,就去唱山歌唱到直到翠翠点头为止。后面天保告诉傩送早在一年前他就爱上了翠翠去提亲却被爷爷刁难,而傩送也告诉天保他两年前从遇上翠翠就爱上了她,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但傩送宁肯不要磨坊,就算继承翠翠家的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兄弟俩私底下把各自心里话说明以后,并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采用爷爷提出的唱山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小溪边傩送只唱过一晚,后来歌声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因为翠翠喜欢这歌声,在这歌声下翠翠做了一个美梦,这让老船夫忍不住去问天保,爷爷本以为是天保唱的,却得知唱歌人是弟弟傩送。傩送天生就算唱歌好手,天保自卑,自知在唱歌方面是比不过弟弟的,心灰意冷,于是驾船远行做生意。几天后爷爷就听说老大坐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因为儿子天保的死因跟爷爷的刁难有间接原因,所以对爷爷变得非常冷淡,顺顺现在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爷爷遇见傩送试探他的口风,从傩送的口头语气,爷爷知道傩送也误会了自己,也有责怪自己的原因,目前因为哥哥的离世也没有想法把翠翠娶进家门。爷爷只好郁闷地回到家中,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没有告诉翠翠。当天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去找爷爷却发现爷爷已在昨晚默默的死去了,事后翠翠悲伤地去找爷爷的好友老军人杨马兵,杨马兵帮着翠翠处理完爷爷的后事,因为放心不下翠翠一个人,所以事后也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从此也以渡船为生,陪着翠翠等待着傩送的归来,但谁也不知道傩送什么时候归来,或许是明天,或许是明年又或许是更久之后。《边城》的美学价值很高,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书中充分表现人性美的的一面,极力歌颂在湘西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好品德,反观现今社会,社会传统美德多多少少遭受到破坏,人情味淡薄,社会上到处充溢着物质金钱之味。翠翠是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小女孩,是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和爷爷,一老一少相依为命。她既是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翠翠身上的美,是通过她的爱情故事逐步表现出来的。爷爷身上保有着中国传统的美德,为孙女翠翠的操劳了一生。在生活上,对翠翠是无比关怀,在感情上尽力体谅翠翠的心思为翠翠找寻一个好人家。天保个性豪爽、慷慨,重视手足之情,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孙女。他知道弟弟也喜欢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所以一定要弟弟先唱,因为不是弟弟的对手,所以他外出做生意,可以说一部分也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为了成全他们。傩送善良,心思细腻,同样重视兄弟之情。傩送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和哥哥的决斗唱歌,因为知道哥哥唱得不好,所以提议想瞒着众人帮哥哥一起唱。最后因为哥哥的离世,自己也可能在责怪自己,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漂泊到什么地方。读完边城,虽然文章也悲剧结尾,书中的笔触细腻地描写了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突出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这些都隐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美好品德的丢失和部分被扭曲的价值观的失望。作者想借此文章表达湘西人的美好与生活方式,希望可以重新捡起这些慢慢逝去的美好品质。不知道现如今的湘西有没有改变,但如果可以,我真的想去感受一下沈从文书中的湘西,去看看民风淳朴的湘西的自然秀丽的风光,在那里人们不讲等级,没有功利,人都有着美好的品德,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没有现在的人那么多小心思,为了各自利益明争暗斗。如果可以,我还想去坐一下翠翠爷爷的船,去抱一抱那个天真善良的女孩,看看她是不是还在等着傩送的归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yy/13312.html
- 上一篇文章: 河边的1种金线吊芙蓉,经常被忽视,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