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城风雅董明勤棒棒捶在岩板上解读
棒棒捶在岩板上,那个以歌为媒的年代 歌词: 郎在高山打一望啰喂,姐在哟河里哟情那妹妹哟咦哟,洗衣裳啰喂;洗衣棒棒哟捶得响啰喂,郎喊哟几声哟情那妹妹哟咦哟,姐未张啰喂;唱个山歌哟丢个信啰喂,棒棒哟捶在哟,情那哥哥哟咦哟,岩板上啰喂。 《棒棒捶在岩板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中的代表性曲目,它在桑植甚至比另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更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因为旋律优美隽永,《棒棒捶在岩板上》更是多次被改编,电视剧《血色湘西》的片头曲《郎上坡,姐上坡》便是由此改编而来。 桑植地处武陵山脉北麓,鄂西山地南端,是三湘四水中的澧水发源地,湖南三大暴雨区之一,因此其地貌的特征便是山脉纵横、溪流遍地。农耕年代,小伙子们高山砍柴、放牛,姑娘们河边洗衣是这里人民的日常生活,这在《棒棒捶在岩板上》的歌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棒棒捶在岩板上》的歌词内容十分直白,不假任何的修饰。它就是反映了小伙子在山上看中了河边洗衣的妹子,然后呼唤妹子。可能是妹子害羞没有回应,然后他就“唱个山歌丢个信”,妹子还是没有回应,只听见洗衣棒棒捶在岩板上的声音。 “唱个山歌丢个信”是这首民歌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它反映的就是湘西土家人那个以歌为媒、自由恋爱的年代。土家族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没有汉族人那样严格的礼教束缚,土家青年男女是讲究恋爱与婚姻自由的,为此还有专门的“以歌为媒、自主择偶”的活动——土家女儿会。 在现代化的冲击之下,“以歌为媒,凭歌表意”的年代早已成为过去,以至于现在的土家年青人很多都不知道这一习俗,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文学作品中了解土家人以歌为媒、自由恋爱的传统。 小说《边城》相信大多数人都看过,因为它入选在我们的中学课本上。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并不是他的家乡凤凰县,而是在湘西花垣县的边城镇(边城镇原名茶峒镇,年7月改为边城镇)。整个大湘西地区无论自然地貌,人文风俗都很相近,因此我们可以用《边城》中的民俗来类比桑植的民俗风气。 在《边城》中,大老、二老两兄弟同时爱上了渡船老人的孙女翠翠。要如何表达爱意呢?大老选择走车路,请人到老船夫家说媒。二老选择走马路,“在碧溪咀高崖上唱三年零六个月山歌,唱的翠翠心软了,翠翠就归我了。” 电影《边城》中,翠翠与爷爷的剧照 于是晚上,翠翠睡梦中,在二老的又软又缠绵的山歌声中“飞到对溪悬崖上,抓了一把虎耳草。” 从这细腻的描述中,我们可以遥想当年桑植土家人以歌为媒,自由恋爱的浪漫爱情故事。 作者简介:董明勤,土家族,湖南桑植人,毕业于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广告系。毕业后在广州工作多年,先后在广告公司、公关公司、品牌策划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任职,从事广告文案、公关稿件、宣传片脚本撰写及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策划工作。现为张旅集团品牌部策划,热爱旅游、摄影,爱好乡土文学、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张家界读书会发布。欢迎分享转发,转载请联系小编。 注:文章配图由作者董明勤提供。 董明勤赞赏 人赞赏 贵阳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gy/3012.html
- 上一篇文章: 家庭养花八仙花有何特性有哪些品种
- 下一篇文章: 水草都有哪些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