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沈从文为什么喜欢虎耳草
虎耳草在小说《边城》里是一种很重要的植物,是美好爱情的象征。沈从文在《边城》里四次写到虎耳草,第一次见第十四节(见《沈从文小说选·下》,第—页,人民文学出版社,年12月北京第1次印刷): 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哭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悉。崖壁三五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 一切全象是祖父说的故事,翠翠只迷迷胡胡的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荐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祖父却在床上醒着,张起个耳朵听对溪高崖上的人唱了半夜的歌。他知道那是谁唱的,他知道是河街上天保大老走马路的第一着,因此又忧愁又快乐的听下去。翠翠因为日里哭倦了,睡得正好,他就不去惊动她。 第二天,天一亮翠翠同祖父起身了,用溪水洗了脸,把早上说梦的忌讳去掉了,翠翠赶忙同祖父去说昨晚上所梦的事情。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象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祖父温和悲悯的笑着,并不告给翠翠昨晚上的事实。 祖父心里想:“做梦一辈子更好,还有人在梦里作宰相中状元咧。” 其实,当晚唱歌的却是傩送二老,老船夫“张冠李戴了”。老船夫第二天见到天保大老,拍了大老一下,翘起一个大拇指,轻轻的说: “你唱得很好,别人在梦里听着你那个歌,为那个歌带得很远,走了不少的路!你是第一号,是我们地方唱歌的第一号。” 大老望着弄渡船的老船夫涎皮的老脸,轻轻的说: “算了吧,你把宝贝孙女儿送给了会唱歌的竹雀吧。” 第二次出现在第十五节(见《沈从文小说选·下》,第—页): 老船夫后来弄清了歌是二老唱的,就来试探翠翠的心意。 “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祖父把话当笑话说着的。 翠翠便也当笑话答道:“有人唱歌我就听下去,他唱多久我也听多久!” “唱三年六个月呢?” “唱得好听,我听三年六个月。” “这不大公平吧?” “怎么不公平?为我唱歌的人,不是极愿意我长远听他唱歌吗?” “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可是人家为你唱,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爷爷,懂歌里什么意思?” “自然是他那颗想同你要好的真心!不懂那点心事,不是同听竹雀唱歌一样吗?” …… 翠翠忽然说:“爷爷,你唱个歌给我听听,好不好?” 祖父唱了十个歌,翠翠傍在祖父身边,闭着眼睛听下去,等到祖父不作声时,翠翠自言自语说:“我又摘了一把虎耳草了。” 祖父所唱的歌原来便是那晚上听来的歌。 第三次见第十七节(见《沈从文小说选·下》,第页): “二老,我家里翠翠说,五月里有天晚上,做了个梦,……”说时他又望望二老,见二老并不惊讶,也不厌烦,于是又接着说:“她梦得古怪,说在梦中被一个人的歌声浮起来,上对溪悬岩摘了一把虎耳草!” 第四次也见第十七节: 老船夫问:“翠翠,你得了多少鞭笋?” 翠翠把竹篮向地下一倒,除了十来根鞭笋外,只是一大把虎耳草。 老船夫望了翠翠一眼,翠翠两颊绯红,跑了。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二老所唱的歌非常动听,且多情,打动了翠翠的心,引起她的共鸣,以致她“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这虎耳草在平时不易摘到:“白日里拉船时,她仰头望着崖上那些肥大虎耳草已极熟悉。崖壁三五高,平时攀折不到手,这时节却可以选顶大的叶子作伞。”你看,在梦中,在歌声的帮助下,翠翠却可以轻易摘到。这就是爱情的力量了。 十多年读到这些诗意盎然的句子,我总要痴痴地想:这美丽的虎耳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草啊?后来在《本草纲目彩色药图》(邱德文等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年1月第2次印刷)第页里得以一睹虎耳草的“芳容”。书上在彩图之上是这样介绍的: 《纲目》:虎耳生阴湿处,人亦栽于石山上。茎高五六寸,有细毛,一茎一叶,如荷盖状。人呼为石荷叶。叶大如钱,状如初生小葵叶,及虎之耳形。夏开小花,淡红色。 《药图》:为虎耳草科植物,虎耳草Saxifragastolorifera(L.)Meerb.的全草。分布于华东、中南及西南。 功用与主治:清热凉血,解毒。用于中耳炎、湿疹,皮肤搔痒、肺痈、瘰疬结核,痔疮肿痛,冻疮局部红肿。 主要化学成分:含绿原酸,熊果酚甙以及一种氧化酶,尚含生物碱、岩白菜素、虎耳草甙、槲皮甙等。 这些生硬的说明文字只是增加了我的一些知识,但从中很难找到虎耳草独特的魅力所在。直到昨天晚上,我在读田时烈的《家乡人迎葬沈从文》(见《沈从文的凤凰城》,第页,糜华菱编,中华书局,年8月北京第1次印刷)一文时,才恍然大悟沈先生为何在《边城》里对虎耳草情有独钟的。文章是这样写介绍虎耳草的:“(年5月11日,沈从文重游家乡凤凰)小船在杜田的凉水井旁边靠了岸,上岸后,见井旁岩壁上长满了茸茸的‘虎耳草’,沈先生告诉我们‘虎耳草’很能适应各种土质,开小白花,是消炎去毒的一种好药。看!它们每片叶子都很完整,虫子是不敢去咬它的。农民常用它消除一些无名肿毒。我以前没注意过这种小草,这时便走近岩壁上细看‘虎耳草’叶子,真的每片叶子都很完好,没有一点虫咬的痕迹,和其他叶子完全不一样!我暗暗地信服沈先生的观察力。” 谜底揭晓了,据沈从文的观察和认识,虎耳草的好处有四点:很能适应各种土质、开小白花、消炎去毒的一种好药和每片叶子都很完整,既美观又实用,还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抗侵蚀”能力,加上乡野上多见,不是名花异草。把“虎耳草”看成沈从文对自我的一种期许或说自况,应该没什么不妥。“爱屋及乌”,沈从文先生自己在生活中喜欢这种草,于是让小说的女主角也爱上这种草。《药图》一书拍了一幅开花的虎耳草,楚楚可怜,很美。 在现实生活中,沈从文很喜欢虎耳草,他在西南联大中文系的得意高足汪曾祺在《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沈先生家有一盆虎耳草,种在一个椭圆形的小小钧窑盆里。很多人不认识这种草。这就是《边城》里翠翠在梦里采摘的那种草,沈先生喜欢的草。”(见《汪曾祺散文》,第页,浙江文艺出版社,年6月版)一九九二年五月十日,沈从文先生逝世四周年忌辰,家乡人民为他举行骨灰安葬仪式,部分骨灰洒入沱江,部分则埋在听涛山的沈从文墓地,田时烈火在《家乡人迎葬沈从文》(见《沈从文的凤凰城》,第——页)中也写道:“最后一捧泥土覆盖完毕,沈老夫人、虎雏、之佩、沈红及王亚蓉再也抑制不住一路上克制已久的悲伤,失声哭了。他们去采来沈从文生前喜爱的‘虎耳草’,后来大家都去采了来,小心翼翼地把它栽在墓碑石下的周围。”一生坎坷的沈从文在这一点上是幸福的:生前死后,都有自己心爱的虎耳草相伴。 顺便提一句,墓碑由一块五色天然玛瑙石制成,该石高2.8米,宽1.9米,厚0.9米,重约公斤,正面镌刻沈先生的名句: 照我思索 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 可认识“人” 碑的后面刻着张充和的诔文: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这是嵌字格,隐含“从文让人”之意,高度评价了沈从文的一生。 此生有空,一定找一个清明节到沈先生的家乡凤凰,为他扫一次墓。 年4月2日阴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fz/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 下一篇文章: 在阴暗处也能开花的植物,家里没有阳光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