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自天定,福由自求
最近又讲了一遍《边城》,在讲到“虎耳草”这个意象时,发现二老唱情歌时,翠翠睡着了,梦中摘到了虎耳草,却不知赠给谁。后来等到翠翠真的从崖壁上摘到虎耳草时,却错过了生命中绝佳的一次和二老单独相处的机会,也许如果这一次他们能单独相处并且表白心迹,故事的结尾也许就不是翠翠漫长又希望渺茫的等待了。 这是命吗?也许。 路路:妈妈您信命吗? 我:我信,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我信命,也信福。 路路:什么是命,什么是福? 我:《了凡四训》讲“命自天定,福由自求”。命是由上天决定的,自己求来的福会让好命实现,或让坏命改善。所以,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求福的过程。 回答完路路,我的思绪回到了自己很艰难的一段时光。那时候,其实没有人知道我心理不舒服,我对自己不满意,对工作对家庭对身体对一切都没有信心。后来我知道了一个词“抑郁”。我那时可能确实是有些“抑郁”,那么喜欢上课的我,对于课堂的40分钟也没有了期待,算算还有几十年的时间才退休,心里很不痛快。什么都没有意思,什么都不如意,可是我又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害怕孤独,又担心和别人相聚,不知道聊什么才能让自己感兴趣,不知道为什么别人有那么多感兴趣的话题。每天我仿佛“行尸走肉”般存在,脑子成天晕晕乎乎,心理充满着抱怨和失望,那曾经让我开心的作文、诗歌、小说、公开课,当时都成了“空虚”的代名词。 我发现自己出了问题,问题就出在我自己身上。“了解自己”是我必须做的事情。庆幸的事情是吴国珍老师带领我做教师叙事研究,教会了我讲故事,我发现自己讲的心灵故事大家很爱听,这可能是那个时间最有意义的事情了。吴老师带我读了克里希那穆提的书,我还读了深奥的荣格的书,为了了解自己,我也是够努力的了。真真正正点醒我的却是那本我用A4纸打印的简装本《了凡四训》。那是一天晚上,我不想备课,在书架上寻摸一本可以“拯救”我自己的书,看了自己满书架的书除了教自己如何教育学生,就是教自己如何解读经典的,唯独没有一本教我如何了解自己解救自己的。一本不知什么时候我打印的一个薄薄的小本印入我的眼帘。就它吧,还没翻过,或许有些用。翻开《了凡四训》,不禁被吸引,作者自己少年贫穷,无缘读书求学,后来在慈云寺碰到一姓孔的先生,说作者是仕途中人,为什么不去上学,明年开考就可以考中。还有一生没有儿子,多少岁时会去世都被预言好了。而且前几个预言都应验了。作者于是就想按照命的设定过下去。没想到在栖霞山遇到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发现作者在山中三日,竟然无一点妄念。作者讲自己的一切都有命数,还要什么妄念呢?云谷禅师听后断喝:原来你只是凡夫俗子一个!作者顿时一惊,问个究竟时,知道这八个字:命由我作,福由自求。 他于是改名为“了凡”,云谷禅师说:“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读到这里,我也顿时恍然大悟,在曾国藩故居的书房里我看见过这幅字,是曾文正公写来自勉的对联。我不知自己是什么命,如果我命中没有快乐,我也要自己去寻求我的快乐。于是,我真的去求福,学习了凡,找来一个福田本,把自己帮助的每一个学生的故事简单写下来,自己上的一节课的心得记录下来,对同事的一点帮助写下来,慢慢的,我发现自己不是以前自己认识的那样一无是处了,我慢慢接受了曾经很不满意的“自己”。我又加入了组里的羽毛球队,不会打,同事们会教我,我也越来越开心了。尤其在课堂上,我发现自己教的学科是那么有意义,孔孟之道,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仿佛都在启迪我走出那个阴暗的角落,到阳光下,去享受快乐和幸福。那个抱怨和悲观的我慢慢被阳光逼走了。 命自天定,福由自求。不管我的命是什么,我要继续打造那块福田。在福田中获得自我的认同感。如果你也正在痛苦的寻找中,不妨也找来《了凡四训》读读,我觉得冥冥之中一定有一本书可以解救你,只要你耐心读,尽力去追寻。如果我是翠翠,我就继续撑着渡船,平静地等下去。命中注定他要离开,我就用自求的福气把他等回来。 .12.24 图片来自秦梦陶 唐中云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fz/2150.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底了,走亲访友送什么礼物既实惠又体面
- 下一篇文章: 二4班寒假生活大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