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七概述中药名与来源

盘龙七,这一传统中草药,别称石白菜、地白菜,其英文名称为RhizomaBergeniaeScopulosae。它源自虎耳草科岩白菜属的秦岭岩白菜,药用部位为其根茎。

植物形态特征

盘龙七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高度介于5至50厘米之间。根茎粗壮且延伸性良好,直径约为.5至4厘米,常常沿着石壁缝隙匍匐生长,呈现出半暴露的状态。这种植物被密布的栗褐色鳞片和叶柄鞘的残余所覆盖。叶片基生,叶柄长度在1.5至1厘米范围内,托叶鞘则光滑无毛。叶片近肉质,富有光泽,形态上呈现圆形或宽卵状圆形,尺寸为长5至5厘米,宽至厘米。花期在四五月间。

盘龙七的分布与采收产地分布

盘龙七多生长在陕西的高海拔湿润地区,海拔至米的湿润峭壁石崖缝隙中。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进行采挖,采挖后需去除叶鞘、须根及杂质,然后洗净、切片并晒干。

药材特性与功效药材性状

根茎形态近似圆柱形,一端稍细,直径约为.5至4厘米。药材表面呈现褐色,具有明显的隆起环节,密布着褐色鳞片及叶鞘残余,同时可以观察到棕红色细根痕。质地坚硬且难以折断,断面呈现棕红色或粉红色,略带粉性。

性味与功效

盘龙七的性味平和,既涩又微苦,主要归属于脾经、肝经、膀胱经和肺经。被广泛应用于补脾健胃、收涩固肠、除湿利水以及活血等多个方面。

临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盘龙七常被煎汤内服,用于治疗急慢性肠胃炎、浮肿、崩漏、白带、淋症、痢疾、黄水疮、秃疮以及疥癣等多种病症,用量控制在6至9克之间。

药理研究与化学成分

盘龙七显示出镇咳、抗菌以及抗溃疡的多种药理作用。其根茎中富含岩白菜素等化学成分。

使用注意与配伍药方使用禁忌

目前关于盘龙七的使用禁忌尚不明确,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配伍药方

一个经典的配伍药方为:盘龙七、红石耳各15克,朱砂七9克,黄精6克,水煎后服用,用于治疗泻痢后肠胃虚弱的症状。此外,治疗黄水疮、秃疮及疥癣时,可以将盘龙七与黄柏各取5钱,搭配1两椿根皮,共同研磨成细末,再用清油或蛋清调和外敷。这种配方源自《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fz/13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