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白癜风防治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0625905.html

更多好文,尽在“衲曰”“衲读”

年5月12日,陈慕华去世图为年11月,陈慕华(前左)在四川万县考察

原载:《中国新闻周刊》年第23期

作者:徐天

“你就是丁永宁?新华社的那个丁永宁?”

年,中国到罗马尼亚访问的中央、地方代表团络绎不绝。这年末,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分社首席记者丁永宁,成为这些代表团来此地时一定要看的一处“风景”。

“原来是你写的那篇文章啊,真大胆!”知情者纷纷向这个49岁的女记者报告国内的消息:“我们去开省人大会议,听说一位中央领导因你的文章作了检讨。”“听说以后中央领导坐专机,会有限制了。”

丁永宁这才知道,原来自己这年6月所写的一篇内参稿《女篮是怎么被撵下飞机的?》,在国内已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正是从此文开始,中央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乘坐专机的办法,开始了大力改革。

“你能把这个事件报告中央吗”

年5月中旬,回北京新华社总社参加完国外分社会议后,丁永宁回到了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

当时,新华社布加勒斯特分社和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共处一座大院里。院子里包括大使馆的一栋办公楼、新华社的一栋小楼和一栋内部招待所。分社成员和使馆工作人员吃住都在一起。

“老丁,你可回来了!”丁永宁正在新华社的小楼里倒时差,几名平素和她走得较近的使馆工作人员,急急上门探访。

“中国女篮来我们这里转机回国,因为机票不够,让她们搭乘咱们国家领导人的专机回去。没想到,从专机上被赶了下来!”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使馆的人说起来仍然掩不住气愤。“你能写个稿子,把这个事情报告中央吗?”

丁永宁感到,如实向中央反映这起严重脱离群众并在群众中引起公愤的事件,她责无旁贷。她决定采访亲历者,将此事还原出来。

丁永宁平日里和驻罗马尼亚大使馆的二把手、政务参赞(后任中国驻葡萄牙大使)陆济新关系很好,此事也由他经手,因此她首先采访了陆济新。

陆济新向她确认了事件的真实性,同时告诉她,更多的细节需向中国民航驻罗马尼亚办事处了解。因此,丁永宁又找到了李欣民。

时年33岁的李欣民,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布加勒斯特大学语言文学系,年起任办事处的翻译,也负责处理相关的民航业务。这一次女篮乘机回国的具体事宜,全由他经手。

听说丁永宁要采写此事,同感气愤的李欣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说了出来。他知道,让女篮下飞机的命令有可能来自国家领导人本人,但他觉得,这一事情影响到了国家形象,他必须把它说出来。

这并非仅仅出于年轻气盛。此后他一直保留着这股“劲儿”,出任中国民航参与投资的一家德国饭店总经理时,曾因看不惯官场潜规则而提出辞职。

35年后,李欣民在北京房山区的家中,捧着一沓当年在罗马尼亚的工作记录,对记者重新回忆了这段往事。

协调女篮坐专机

事情发生在年4月20日。

这一天,中国民航驻罗马尼亚办事处查看次日班机的乘客名单,发现该航班座位全部订满,尚有十多人在候补的名单之中。

当时,中国民航还没有直飞西欧的航班,60年代与苏联关系恶化后,与中国仍保持通航的东欧国家也所剩寥寥。因罗马尼亚通往世界各地的航班较多,布加勒斯特便成为了中国代表团出访欧洲、拉美、中东、非洲等地的中转站。

北京和布加勒斯特之间,每周有两趟民航班机,一趟由中国运营,一趟由罗马尼亚运营。为了给国家节省外汇,大家都首选中国民航的班机。因为一周只有一趟,飞机常常爆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ercaoa.com/hecfz/11436.html